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5月7日訊 2017年以來,廣西各級林業科技推廣部門以建設林業技術推廣網絡平臺、開展科普惠農增收活動、選派林業科技特派員、構建林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為抓手,集中力量開展林業良種選育、苗木培育、栽培技術、加工技術、產品開發、標準化生產等方面的技術推廣,助力各地脫貧攻堅,為鄉村振興插上科技翅膀。
線上線下齊發力——讓推廣“無縫對接”
“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就打開手機微信,掃描一下我這個‘八桂小林通’的二維碼。點一點這里面的‘科技視頻’,我剛說的技術這里應有盡有。”
廣西林業科技特派員莫永祥在永福縣堡里鄉堡里村舉辦油茶種植培訓班時,向當地林農宣傳推廣“八桂小林通”app和微信公眾號,讓林農通過手機直接了解油茶栽培技術,解決種植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2017年以來,自治區林業技術推廣站積極發展“線上”科技培訓,先后建成了一個微信公眾號(廣西林業技術推廣公眾號)和一個集先進性、實用性和可擴展性于一體的手機應用程序“八桂小林通”app,實現了全區林業技術推廣的網絡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打開“八桂小林通”,“空中課堂”、“互動問答”、“典型示范”、“科技視頻”、“掛牌信息”、“林業資訊”、“通知公告”、“公共服務”、“阿通說林”等欄目既突出林業技術推廣,又兼顧林業政策解讀,方便快捷。特別是“互動問答”欄目,包含了“供求信息”、“林技問答”、“政策問答”等子欄目,發布林農群眾在林木種苗、肥料和林業特產供需信息,在線解答林業技術和政策方面的困惑和問題,受到廣大基層林農的歡迎和好評。
截至2020年4月,“八桂小林通”推送林木栽培、病蟲害防治等實用技術和林業法律政策文案、視頻近1500篇(條),在線解答林技和林事問題近300條。目前,app用戶已超過1.7萬人,總點擊瀏覽量近90萬次,其中“空中課堂”、“典型示范”、“科技視頻”、“阿通說林”等技術文案、視頻的點擊量突破20萬次。
線上密集說“林”解疑惑,線下主動上門送技術。自治區林業局在加大線上培訓的基礎上,持續開展科普惠農增收活動。2019年,針對脫貧攻堅任務和油茶“雙千計劃”,自治區林業局分別在自治區確定的21個2019年計劃脫貧摘帽縣、4個極度貧困縣和8個邊境縣,舉辦林業科普惠農增收活動40期,在蒼梧、羅城、富川等縣舉辦新時代講習所林業工作課堂21期,共培訓林農6300多人次,贈送專用肥料15噸,發放油茶、核桃等良種苗木1.13萬株。共向全區80個縣(區)印發各類技術手冊6.18萬套(本),印發《廣西發展油茶產業政策及技術問答》生產歷、《澳洲堅果病蟲害防治技術》傳單共21萬張。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自治區林業局堅持疫情防控和促進生產兩手抓,通過組織專家編寫油茶、澳洲堅果、八角、松樹、杉樹等15個林業春季種植管理電子書、指導375名林業科技特派員緊抓造林黃金時節開展技術服務助力林業產業復工復產、利用“八桂小林通”等平臺推送防疫科普知識和林業技術,為春季造林提供技術服務保障。
助力脫貧攻堅戰——為農民點“綠”成“金”
說起沉香,廣西林業科技特派員劉釗仁如數家珍。“沉香種植的主要收入來源是沉香樹木結香后的收益,在結香前幾乎沒有收益。沉香樹管理得好也要八年以上才能結香,并且才能保持香的品質優良。這個撫育管理來不得半點馬虎。”
2019年,劉釗仁作為廣西林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平南縣大桂山沉香產業發展示范區,服務對象的經營主體是平南縣旭南林果業發展有限公司,主要服務產業是沉香種植。平南縣大桂山沉香產業發展示范區種植的沉香樹齡3年左右,尚未達到正常結香條件。
在確定為林業科技特派員之后,劉釗仁第一時間與平南縣旭南林果業發展有限公司確定了服務內容以及年度目標,即開展實地科技服務的時間累計不少于10次,建立沉香產業科技扶貧示范基地2300畝,引進、示范、推廣新品種新技術1項,或者攻關解決沉香產業的管護關鍵技術、問題1項以上。
不到一年的時間,劉釗仁幫助基地共造林超過了500畝,造林主要選用由海南引進的優良種源“瓊脂”、“奇楠”、“星洲”。“引進的這三個優良品種具有結香快、抗病蟲害等特點。”劉釗仁告訴記者,由于沉香種植期長,短期內經濟效益并不明顯,現在正尋找短期內能增加收益的方法,緩解經濟壓力。經與服務對象討論,劉釗仁決定幫助在大桂山林區籌建沉香茶廠,生產沉香茶葉、蚊香、香燭等產品,按目前基地種植情況,預估年產茶10000斤,市場價150元1斤,單項沉香茶收入就達到150萬。
“像劉釗仁這樣的林業科技特派員,我們2019年選派238名,比2018年的117名增加一倍。2020年,已經向各地選派林業科技特派員375人,其中,向貧困地區選派林業科技特派員共277名,重點為實施好油茶雙千計劃提供技術服務。”自治區林業局局長黃顯陽介紹說。
區市縣鄉村聯動——打通“最后一公里”
為了加快全區林業科技新成果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打通林業科技創新成果應用的“最后一公里”,近年來,自治區林業局一直傾力打造全區林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即設立自治區級林業科技推廣服務團隊,建立市縣級林技推廣專員、林技指導員及鄉鎮責任林技員為主體的責任林技推廣制,形成以自治區級專家和市縣級林技推廣專員為龍頭,林技指導員和責任林技員為骨干,以農民技術帶頭人和社會化林技推廣人員等“鄉土專家”為補充的林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逐步形成林業科技推廣“區、市、縣、鄉、村五級聯動”的新格局,為鞏固脫貧成果和助力鄉村振興提供技術支撐和抓手平臺。
“油茶是科技含量較高的產業。在發展油茶產業的過程中,區、市、縣、鄉、村五級聯動的科技推廣模式發揮重要作用,有力幫扶了當地林農脫貧致富。”自治區林業局副局長黃政康說。
三江侗族自治縣是全區油茶發展大縣。得益于當地十多年“區、市、縣、鄉、村五級聯動”的油茶良種示范推廣種植、油茶低產林改造技術的摸索鉆研與實踐,三江縣委、縣政府把大力發展油茶產業作為三江縣扶貧攻堅支柱產業來推進,提出了“一砍、二種、三護理、四倍增、五六年后大翻身”的工作思路,并結合精準扶貧工作,利用5年時間實施36萬畝優質高效油茶林種植項目,力爭使貧困戶人均種植油茶林1.5畝,每畝增收約1000元,讓油茶產業成為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主要依托和長期保障。
“我們從2012年以來就與廣西林科院油茶所長期合作,通過高接換冠、新植方式引種、試種區內外優良品種、新選優號系63個,現在高接換冠林有些號系結果狀態很不錯,我們正對表現好的號系進行擴繁。”三江侗族自治縣林業局油茶技術推廣站站長、廣西林業科技特派員侯立英說,2013年以來,除了積極配合三江縣農發行“油茶融資”2.65個億的工作外,她還向國家、自治區、柳州市積極申報項目爭取得油茶產業發展專項資金1382萬元,資金專項用于油茶造林補助、而且補助比一般的造林高得多,群眾營造良種油茶林積極性大漲。
2019年,該縣依托實施的自治區林業科技推廣項目——油茶新品種示范種植項目進行新擴繁號系種植示范100畝,為三江侗族自治縣及周邊地區下一步全面推廣提供實踐依據及種源。(張雷 付超 肖鵬)